情與無情俱悅樂

有一位師兄弟對密宗「供曼達」偈頌中之一句︰「情與無情俱悅樂」感到疑惑,他說︰「有情(佛教中一般指有情感,有情識的生物,可以感受到喜怒哀樂,)有悅樂之心,可以理解。無情(佛教中一般指沒有情感,情識的生物或死物,如植物,山、水、石頭等),怎會悅樂呢?」我回答道︰「無情怎不會悅樂?我們不是有一個耳熟能詳的公案︰『生公說法,頑石點頭』嗎?」這位師兄弟聽了後,感到釋然。

「生公說法,頑石點頭」,是佛教歷史上一個有名的公案,據記載,東晉時道生法師因提倡︰「一闡提皆有佛性」,(一闡提,梵文︰Icchantika,佛教指斷滅善根的人)。當時大本的《大般湼槃經》尚未傳到,守舊的學者與法師反對他的觀點,認為他的提倡是邪說,將他逐出僧團。他就去到蘇州虎丘山,聚石為徒,向石頭講解《湼槃經》。當他講到「一闡提有佛性」時,他問石頭︰「我所說的道理契合佛心嗎?」群石為之點頭。直至後來《大湼槃經》全部譯出,經中亦有如此說法,道生法師方恢復名譽,復入僧團。

西藏佛敎中有名的大成就者密勒日巴尊者,有一次因得到空行母的啟示,向他的上師馬爾巴尊者求「奪舍」之法。馬爾巴上師說,當年他在印度求法時,曾向其上師那諾巴尊者求此法,當時師徒二人找了整晚,找不到此法的經本。今次受到密勒日巴尊者求法的啟示,遂決心到印度求那諾巴尊者傳授此法。馬爾巴尊者不顧生命地在印度找尋那諾巴尊者,最後在一樹林中會著了,就請尊者到普林哈慈寺中去,傳授「奪舍法」,那諾巴尊者問道︰『你來求這個法,是你自已想出來的呢﹖還是諸佛授記的﹖』

馬爾巴上師說︰『也不是我自已想出來的,也不是空行授記的。是因為我有一個名叫聞喜(密勒日巴尊者之名)的弟子,空行母向他授記,他向我求這個法,因此我才來印度的。』

那諾者尊者驚奇地說︰『哦!真是希有難得啊﹗在黑暗的西藏,竟會出生這檥一位大丈夫,真像太陽照耀著雪山一樣。』說著兩手合掌,恭敬地置於頭上唱道︰

『北方黑暗中,如日出雪山;

其名號聞喜,我至心敬禮。』

「唱畢,合掌閉眼,向北方俯首著地,敬禮三次;當地的山林樹木,也一起向北方屈身點頭三次。直到現在普來哈慈地方的山和樹仍然都是向著北方西藏屈身點頭似的。

當那諾巴尊者向西藏方向頂禮時,由於他是大成就者,他的心就是宇宙心,他和山河大地,萬物融為一體,他向西藏方向頂禮時,他所在的地方,山林樹木就向那個方向頂禮。

近代高僧虛雲和尚在楊州高旻寺禪堂打禪七,因侍僧沖開水盪著其手,杯子墮地而開悟,其開悟偈有云︰「,盪著手,碎著杯,家破人亡語難息,春到花香處處秀,山河大地是如來。」偈中躍動著開悟時的喜悅和生命力﹗

未開悟時,我們見到山河大地都是一堆堆一片片冷冰冰的無情之物,這其實都是我們無始以來的分別識,念念遷流,不斷活動帶給我們的妄覺,無明是在我們這一邊。一旦分別識停止活動,我們會發覺原來一直在 “外面” 的,大至山河大地,小至花草木石,都和我們親切到不得了。自他不隔,萬法一如﹗所以當我們歡欣鼓舞時,萬物也會歡欣鼓舞。

「我見青山多嫵媚,料青山見我應如是。」–南宋辛棄疾詞《賀新郎》

明乎此,「情與無情俱樂」之意思就不難解了。

作者: 蓮池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