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 序

  夙生業累,早喪怙恃。幼年失學,冥昧無知,每念慈親、悲戚不能自抑。輒發奇想,冀成仙佛以超度雙親,然仙佛難逢,乏人指示,只有存之心坎,以俟機緣耳。

  甲子秋,由鄉抵五羊,於西來初地華林寺禮上式下如禪師出家薙髮。以因緣成熟,即隨永機法師參學外省。初不分仙佛,意中衹有敬慕,謂可以修成道法,能超生死,度九族而已。

  及乙丑,就讀閩南佛學院,適逢創辦伊始,得以親近常惺、覺三、蕙庭諸法師。然以愚鈍且不服水土,長告病假者逾年。諸法師愍余病累,令返粵將息。不慧意志堅決,縱由此而斷命亦所不惜,故不果回。漸學佛經,始知事理,粗識文字。及後太虛法師重辦,仍就學而未輟。時學長輩有嘯溪、廣慧、秀庭諸位,後期有談玄、慈航、性空等,皆甚相得也。

  民十八與慈航俱,辦迎江佛學院。親近會覺法師,研究法相。先於民十五知有密宗,切願學習。因常惺法師嘗謂:教海汪洋,於華嚴、天台、法相,說理無不盡,而濟之者,其惟密法乎。蓋以神通證辯不思議境,非真行持三業相應,無由得達。余深誌之。會閱《申報》,知諾那、多傑各喇嘛之行旌與神奇事蹟,深仰其人。然以經濟所限,未克追隨為憾。在皖獲遇本立、岫雲法師,提挈朝普陀,禮九華。

  民廿年旋粵講《金剛》、《釋迦譜》及《起信論》,真不知作何語。

  民廿一,禮六祖惠能禪師肉身於南華寺,徹霄達旦,及晨瞻仰,撫其遺體,冰甚,睹其似有瞬目之狀,倏然毛豎,禮敬而下。是年八月廿三日,於羅浮華首臺,承洞上正宗之法,為四十六代法嗣。並禮能仁寺曼殊揭諦學東密,都未入門。諾師南來,始克授紅教傳承之藏密大法也。更後喇嘛多到,從不空過,學法機會日增,吐登上師亦相得者。始終以諸師所傳是最初本尊為主,每暇中多閉闗修習。

  至民廿八,加修準提,因慕俱胝禪也。從此以後,日發菩提心三次。至四十一歲,始讀《法寶壇經》。以後視之,未能深悟,猶有慢法知見故也。至四十四歲,再進尋玩味,及四十五歲人日,於經意略有所悟,至是慧解躍進。夏末以夙業罹胃病幾殆,即取《維摩經》卧讀以自調伏,果然生效。於「設身有苦,當念惡趣眾生,起大悲心。我既調伏,亦當調伏一切眾生。」疾漸癒。閱讀至熟,後尋得各註疏不下十餘種,以《維摩經肇註》及《太虛紀聞》多所瀏覽,都未洽鄙懷。爰以因緣,今講此經,雖發揮未盡符佛意,容有足比諸家註疏者,以無慧如予,亦云幸矣。

  此中大旨,別以義相貫釋,明無住本,乃據《壇經》本來無物,由於六祖舉出謂:「吾有一物,無頭無尾,無名無字」句下省發,於是知此《維摩經》之方便處就為這個。爭奈凡根日劣,不之理會,不肯承當,錯過了也。故此講述立不可思議解脫為宗體,以不可思議解脫境為宗依,以不可思議解脫行為宗用,而以果境行三豎貫橫,撮盡全經之妙。其有識者,慈愍教之,自當感戴無已。不擬分科,於每講之前,特別提要於每品之後,以便利記持云爾。茲承各大居士發心隨喜,或鑒定潤文,或筆錄校讐,信樂出於至誠,以培無上善根,可佩可感,順為道謝。略書緣起,聊以當序。

  佛曆二五○三歲次己亥九月十九師子吼菩薩誕日

  序於香江準提靜室

作者: 圓行法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