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放生、口放生、意放生》之四 口放生—耶律楚材

大家有看過金庸先生《射鵰英雄傳》其中一位人物,耶律楚材,歷史上真有其人。他於金章宗明昌元年六月二十日(1190年)生於燕京。自小博覽群書,能詩善文,天文、地理、術數、醫卜及釋道等學說無一不精。

二十五歲時他在燕京向行秀(萬松老人)參禪學佛,法號「湛然居士」。

成吉思汗攻下燕京,對耶律楚材大為賞識,辟為左右員外郎。成吉思汗近臣別迭曾主張得到漢人土地後將漢人盡殺之,認為漢人不諳逐水草而居,並無大用。耶律楚材,指出︰「大軍不日旌旗南指,軍需糧秣須早日籌備,而此皆須依賴農業地區,如何能廢除農耕?相反,如果對這些地區的生產處理得當,則銀、絹、粟等物品可源源不斷地輸入軍中。」成吉思汗採納了耶律楚材的建議,當地漢人避過一劫。

成吉思汗逝世後,窩闊台登基,耶律楚材繼續輔助窩闊台,為中書令。金朝汴京破城時,大將速不台主張屠盡全城居民,耶律楚材諌止說,國家興兵打仗,就是為了得到土地和人民,得地無民,又有何用﹗窩闊台猶豫不決。耶律楚材說,奇工巧匠、富厚之家皆薈萃於此城中,若悉數屠戮,我軍入城將一無所獲。窩闊台這才下令禁止屠城,汴京147萬生靈始得保存性命。

金朝覆亡後,秦、鞏等20餘州軍民因害怕屠城,皆抗命不降,又是耶律楚材居中調停,窩闊台下詔不殺,於秦、隴等處皆稽首歸附。其後蒙古軍攻取淮、漢諸城,也照此辦理,遂成定例。

像耶律楚材這樣一位人物,雖為蒙古所用,但他曲盡方便,盡量改變他們嗜殺的習慣,挽救了無數的生命,可謂是「口放生」的表表者。

耶律楚材於1244年6月20日逝世,消息傳出,舉國悲哀,許多蒙古人都痛哭,如同失去自己親人。漢族士大夫更是流著眼淚憑弔這位功勳卓著的政治家,他們的良師益友。

耶律楚材死後,與夫人合葬於燕京故里,今北京玉泉山下的昆明湖之濱,並為其建廟立像。

岑展傑

作者: 蓮池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