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趙劉曜光初十一年(西元328年),劉曜親自率大軍進攻洛陽。當時石勒打算親自前往抵抗劉曜,然而內外僚佐都反對其以身犯險。石勒只好又去請教佛圖澄。佛圖澄說:「相輪的鈴音云『秀支替戾罔僕谷劬禿』。這是羯語,’秀支’是’軍’的意思,’替戾罔’是’出’,’僕谷’是劉曜的胡位,’劬禿’是’當捉’。意指出兵能捉拿劉曜。」徐光定策決戰,俘虜劉曜,滅前趙,從此統一了北方。不久,石勒自稱“趙天王”,行皇帝事,改元建平。
石勒登位後,對佛圖澄更加敬重。當時,有個叫石蔥的將領打算篡位。那年,佛圖澄告誡石勒說:「今年的蔥裡有蟲子,吃了會害人,最好讓百姓都不要吃蔥。」石勒就在境內發布禁令,要大家不要吃蔥。後來,石蔥叛逃,石勒才明白了澄之言。此後石勒更篤信倚重佛圖澄,尊稱他為「大和尚」,凡難解之事必徵詢佛圖澄的建議,石勒才下決斷。
石虎(石勒的侄兒)有一兒子名斌,頗得石勒的寵愛,突然暴病死亡,死了兩天,石勒異想天開地說:「我聽說虢國的太子死了,扁鵲又救活他。大和尚是本國的神人,可趕快去告訴他,他一定能救活石斌。」佛圖澄就取楊枝念咒,過了片刻,石斌果真坐起來了,不久即痊癒。從此,石勒就把自己的幼子,寄養在寺裡,每年四月八日佛誕時,一定親自到寺中浴佛,為孩兒發願祈福。
建平四年(333年)四月某一天,天靜無風,而塔上的一個銅鈴卻發出響聲,佛圖澄即對大家說:「鈴聲云:『國有大喪,不出今年。』」果然到了七月,石勒就去世了,其子石弘繼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