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節 眾生未能領悟圓覺境界云何修行
了義之說,如經云︰「一切如來圓覺清淨,本無修習,及修習者。」而况「菩薩眾生,皆是幻化。幻化滅故,無取證者。」說如何修行,皆不了義。但眾生在迷,依然未悟,其奈之何?為佛菩薩,豈無方便為之示導,令彼群盲不墮邪見?此所以有種種法門之施設,分為頓漸,漸次修習,亦得悟入圓覺則一。故了義之說,為實際理地之圓覺境界,不立一法是也。故經謂:本無修習的作用,亦無修習的人,及可修習的法,一切本無故。惟是所有菩薩及末世眾生,未能領略到如此了義之談,依然在未覺悟的迷情凡夫位上,起一種心理要求,成為一種未覺幻力而修習,此時便有適應彼群機的假設方便。從上面的止、觀、禪三方便隨順,開出單修與複修圓修法式,共有二十五種,名曰「清淨定輪」。佛應辨音菩薩之請而說。欲知其詳,特表出之,將以數字代替三方便如次:
(一)止。靜慧力 取靜
(二)觀。幻化力 觀幻
(三)禪。變現力 滅幻無作
其單修者有三︰單一;單二;單三。
其先後修者有六︰先一、後二;先二、後一;先三、後一;先一、後三;先二、後三;先三、後二。
其先中後修者有六︰先一、中二、後三;先二、中一、後三;先三、中一、後二;先一、中三、後二;先二、中三、後一;先三、中二、後一。
其先齊而修者有三︰先一、齊二三; 先二、齊一三;先三、齊一二。
其齊後而修者有六︰齊一二、後三;齊二一、後三;齊三一後二;齊一三、後二;齊二三、後一;齊三二、後一。
其圓修者惟一︰圓修一二三或圓修二三一或圓修三一二均可。
欲知此中詳細境界,可讀本經〈辨音菩薩章〉。一切菩薩及末世眾生,依於此輪修行如是。當持梵行,寂靜思惟,求哀懺悔。經三七日,於二十五輪,各安標記,至心哀求,隨手取結。依結開示,便知頓漸。若能圓修者,頓;複修者,有頓有漸;單修者,漸。如是須要堅定信心,一念疑悔,即不成就。如此示導眾生,未悟圓覺者之修行途徑,亦是趣入圓覺法門之一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