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節 本經對國土的看法及意義

  隨上文而來,有眾生界就有國土,仍包含在法界中。今此經對國土之看法,指出就有兩方面︰(一)是漂沉生死海中的眾生看法,指出其非實義。(二)是已悟圓覺的主伴看法,是真實。今先明眾生看自己所依之器界,又名世界,是有種種可愛樂著處。不知其為由心作業而致,因業感緣起,須要受身命而遂現起其依報處。隨其業因有共不共,共業成器界,別業自受用。此之依報總名之器界,即國土。譬如夢中人,夢時不無,及至於醒,一無所有。自己之身心如是,所依之器界國土亦如是,皆如夢幻,是其意義。至如是幻化一義,貫徹生界器界,以及法界現象,無不可通。此之幻化亦有滅時,幻化滅故,則非幻不滅,則佛土嚴淨,可為真實。起往求心,此又屬凡夫之見也。不知非幻只是離幻之轉語,亦是本無之變換詞句耳。佛土嚴淨對穢而現,十方清淨本無,如是始是實際也。今轉言另方面看法,是已悟圓覺的主伴看法,與前者又別。國土只是一種,如何又別?此則惟悟圓覺自性者,乃能道出。所謂迷悟有殊,見有遲疾耳。如本經〈普眼菩薩章〉說:「此菩薩及末世眾生,修習此心得成就者,於此無修,亦無成就。」如是之義,為了義之教。至於「圓覺普照,寂滅無二」,「悉見諸佛刹,猶如空華,亂起亂滅」。換言之,圓覺自性,猶如太虛含藏萬法,其中一一佛土,乃屬一單位性質。則圓覺自性既本無,惟其實際如此,則佛土猶空中之華,生起起滅之相狀,衹是患目翳的人始見為有,無病眼人則見為無空華也。此即本無之意義,直指出來是入圓覺自性的實際理趣。至於佛本身的看法,不外如此。而由菩薩來看佛的境界,又另一件事,不屬國土範圍,但不離此中意義,故一並述及之。其自心圓覺即法界圓覺,亦即神通大光明藏,是名三昧正受,為一切如來之光嚴住持處,是一切眾生之清淨覺地,本無有二。其眾生身心皆為當體寂滅,與佛知見本身平等平等,同其本際,圓滿週徧十方。於此實際理地|眾生與佛;器界與佛土;身與心;心與性;自心圓覺與法界圓覺|了了知見不二,能悟入者,是名隨順。於此不二之義境中,從體起用,現諸淨土,能與一切大菩薩俱,能與一切眾生及事事物物都俱。由此圓覺自性,自性自具,自現自知,自見自受用,是如來邊事,不二之見,是教導眾生趣入之義路,不由此經無從得知。知而能行,故不難也。

作者: 圓行法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