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陀的弟子阿難尊者某日托缽乞食後,沿著河岸行走。途中遇見一名正在打水的女子,便向她討水飲用。女子欣然給予清水,卻在阿難離開後悄悄尾隨,想探知他的住處。

返家後,女子悶悶不樂地躺著哭泣。她的母親——精通咒術的摩鄧夫人——見狀問道:「為何一回來就如此傷心?」
女子回答:「母親若想為我擇婿,請別將我許配他人。今日河邊有位出家人向我討水,我問他名號,他自稱『阿難』。我非他不嫁!」

摩鄧夫人聽罷,便去尋找阿難,得知他是佛陀的弟子,於是勸女兒:「阿難是修行人,不可能娶妻。」
然而女子仍舊茶飯不思、終日哭泣。母親心疼女兒,便施展咒術迷惑阿難,強留他用餐。女子這才轉悲為喜。

摩鄧夫人直接對阿難說:「我女兒願嫁你為妻。」
阿難堅定回絕:「我持守戒律,絕不娶妻。」
「可她若不能嫁你,寧願一死!」母親焦急道。
「我追隨佛陀修行,遠離世俗情愛。」阿難態度依舊。

母親將阿難的回應告訴女兒,但女子仍不死心,哭求道:「只要關上門不讓他離開,待到夜晚,他自然會成為我的丈夫!」
摩鄧夫人依言而行,以咒術困住阿難,並在日落時佈置寢具。女子盛裝打扮,滿心期待,阿難卻始終不為所動。母親又召來烈火,扯住阿難的衣袍威脅:「若不娶我女,便將你投入火中!」

阿難心中懊惱:「我身為佛弟子,竟陷此困境!」
佛陀感知阿難受困,即以神通咒力將他救回,阿難便將經過稟明佛陀。

摩鄧女發現阿難消失,在家中日日思念,以淚洗面。隔日,她外出尋覓,見阿難正在乞食,便緊隨其後,痴望著他的一舉一動。
阿難避無可避,只得向佛陀求助:「摩鄧女又來糾纏!」
佛陀喚來女子,問道:「你追隨阿難,所求為何?」
女子直言:「阿難未有妻室,我亦未嫁,願與他結為夫妻。」

佛陀平靜說道:「阿難剃髮出家,你若也能剃髮,我便讓他娶你。」
女子毫不猶豫:「我願意剃髮!」
佛陀點頭:「先回去告知母親吧。」

返家後,女子向母親表明決心。
摩鄧夫人大怒:「我自幼珍視你的秀髮,你竟要為沙門捨棄?國內富貴子弟眾多,何愁無良配?」
女子堅定道:「若不能嫁阿難,我寧願死!」
盛怒之下,母親親手削去她的長髮。

摩鄧女頂著光頭回到佛陀面前,歡喜道:「我已剃髮!」
佛陀問:「你究竟愛阿難什麼?」
她答:「我愛他的眼、鼻、唇、耳,愛他的聲音,愛他行走的姿態。」

佛陀開示:「眼中藏淚,鼻有涕垢,口含唾液,耳積污穢,身軀更滿是屎尿,何來潔淨?若結為夫妻,生兒育女,終有死別哀傷,這般執著有何意義?」
女子聞言頓悟,當下斷盡煩惱,證得阿羅漢果。

佛陀知她已解脫,便道:「你可去見阿難了。」
女子慚愧跪拜:「我愚痴無知,妄執情愛。如今心開意解,如暗夜得燈、渡船靠岸、盲者獲導、老者得杖。感恩佛陀指引!」

眾比丘好奇請教:「她何以瞬間證道?」
佛陀解釋:「此女與阿難過去五百世皆為夫妻,因緣深厚。今日放下執念,終得解脫。如今二人相見,已如道友,此即佛法妙用。」
比丘們聞法歡喜,更堅定修行之心。

作者: 蓮池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