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久遠劫前,波羅奈國有個吝嗇的愚人。他一生勤儉,卻對黃金有種執著的貪愛。那時世道艱難,積攢銀錢已屬不易,更何況是黃金。所幸他居住的地方氣候炎熱,四季如夏,瓜果自然生長,食物隨手可得;加上終年無寒,破舊單衣縫縫補補也能度日。於是,他將辛苦掙來的錢全數換成金屑,一點一滴裝進陶瓶,埋藏在自家地下。
存滿一瓶,便貪心地想存第二瓶。如此執著多年,終於積滿七瓶黃金。這些金子,可說是他用一生血汗換來的珍寶,自然視如性命。然而,當他年老多病時,卻因捨不得花錢求醫,最終在病痛中孤獨離世。
由於生前過度執著黃金,他連睡覺都不得安穩,稍有風吹草動便驚醒戒備。長年的恐懼與瞋恨,使他死後墮為毒蛇,仍日夜纏繞著那些金瓶。他的舊宅因有毒蛇盤踞,再無人敢靠近。這條蛇一世又一世地輪迴,始終守著金瓶,轉眼已過萬年。
某日,毒蛇忽然覺醒:「我因貪愛這些金瓶,萬年來不得解脫。黃金實是禍根,若要超脫,必須捨棄!」它思索著:「人間聖賢難遇,若能供養修行人,必能種下善因。」於是,它躲藏在路邊草叢,等待有緣人相助。
不久,一位慈眉善目的行者經過。毒蛇高聲呼喊:「請留步!」行者四顧不見人影,正欲離去,毒蛇才現身道:「我有一事相求。」行者見是毒蛇,戒備地說:「你身帶劇毒,我豈敢靠近?」毒蛇嘆道:「我若存心害你,你早已喪命。」
它引領行者挖出金瓶,懇切地說:「請用這些金子置辦齋食,供養佛陀與僧眾。齋會當日,請帶我同去,讓我懺悔業障。」行者應允,將金子送至寺院,說明緣由。維那師被毒蛇的誠心感動,答應成全其願。
齋供當天,行者以竹籃盛蛇,覆以白布遮陽。途中,路人問候擔蛇者,他卻沉默不答。毒蛇暗自惱怒:「此人如此無禮!」幾度想以毒液報復,又轉念:「他是我恩人,豈能以怨報德?」終究壓下瞋心。待至無人處,毒蛇才告誡行者應謙遜待人。
抵達寺院時,僧眾已列隊等候。毒蛇請行者逐一獻香,它凝神瞻仰,竟見每位僧人都化作佛相,慈光遍照。僧眾誦經繞塔時,毒蛇俯首貼地,虔誠觀想;見行者以淨水為僧洗手,更覺滴滴水珠皆成甘露,能度一切眾生。
齋畢,主僧為毒蛇開示布施、持戒、忍辱等法要。毒蛇心開意解,將剩餘六瓶黃金全數供養,廣作佛事。不久,它因罪障消除,命終後生忉利天享福;天福盡時,又降生人間,成為佛陀座下智慧第一的弟子——舍利弗尊者。
覺悟之道
- 貪執成縛——愚人因貪金而墮蛇身,萬年不得解脫,可見執著是輪迴之根。
- 一念轉境——毒蛇因覺醒布施,瞬間轉惡為善,證明心念能改寫命運。
- 誠心為本——貧女施燈、童子供沙,乃至毒蛇齋僧,皆因至誠感得殊勝果報。
- 福田在心——真正的功德不在財物多寡,而在是否以清淨心廣植善因。
故事如鏡,映照眾生:沉淪與超脫,僅在一念之間。若能放下貪瞋,以慈悲智慧耕耘心田,終能成就無上菩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