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冊稿又資料

我出生於廣東順德桂州鄉,這裏原本是種桑、養魚的地區,但就全縣而言,則文風鼎盛,所以私塾眾多,其中桂山書院尤為著名。我的祖居在裏村秀橋巷,南橋社坊,此處葉姓族人聚居,有著名的「葉地長塘」,祠堂林立。

祖父名連勝,字就開,號啟元,捐官獲得從九品職銜,清朝授予登仕郎。祖父生於道光壬寅年(1842年)七月二十一巳時,逝於宣統辛亥年(1911年)八月初六未時,以棺木安葬於沙頭簕子園。

原配吳氏孺人1,名興觀,是我的祖母,是本鄉外村東頭大祿巷吳明山的長女,即吳聯科的胞姊。她性情謹慎厚道,能安於貧苦,略通文墨,育有一子一女。祖母生於道光癸卯年(1843年)二月十二丑時,逝於光緒戊申年(1908年)十二月初五午時。

其子名金培,字麗生,又名乃璆,別字貢初、植三。其生於同治甲戌年(1874年)五月廿二申時,逝於民國甲子年(1924年)四月初四酉時。其於光緒甲申年(1884年)開始讀書,甲午年(1894年)教導剛入學的新生或幼童,癸卯年(1903年)轉而從商。娶妻李氏,納妾譚氏,這便分別是我的嚴父和慈母了。


女兒名題南,字雁橋,是我的二姑媽。她安貧樂道、靜守本分,協助兄長持家。生於光緒丙子年(1876年)六月初七丑時,逝於民國辛酉年(1921年)六月廿一辰時。對我愛護備至。


元配李氏,名賽盼,別字素心,是容奇墟頭鴨仔涌李松柏的孫女,李仰南的長女,李根年的胞姊。母親生於光緒己卯年(1879年)八月初一午時,逝於民國癸酉年(1933年)三月初六子時。

生母譚氏,名巧粧,又名玉臺,是本鄉四基人女。生於光緒丙戌年(1886年)十二月廿七巳時,逝於民國庚申年(1920年)七月初九未時,育有三女一子。


大姐名惠臨,別字瑞瓊,皈依佛門後取法名德林。生於光緒戊申年(1908年)正月初六子時,逝於民國乙巳年(1965年)三月十四巳時。雙親去世後自食其力,在省港兩地做傭工,安貧樂道。甲申年(1944年)在澳門皈依心宗園,終生服務佛門,人緣甚佳。


三妹惠廉,生於民國甲寅年(1914年)二月初十丑時。據大姐說,三妹曾嫁給周家排行第十的子弟,至戊戌年(1958年)杳無音信,想來已不在人世。


四妹惠貞,生於民國丁巳年(1917年)七月十九申時。甲申年(1944年)與大姐同入澳門宗園,並取法名為德征,亦自食其力服務佛門。丙午年(1966年)大姐去世後,她重返香港工廠做手藝活,我們很少見面。


【1:孺人即對已婚婦女的敬稱。】

作者: 圓行法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