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得無說分 第七

  若此已到達將悟時機,還更說明其結果。結果是如理實際,一切本無—無法可得,亦無法可說,無得故無說,皆指證悟本性,能斷般若極量之究竟菩提後,表示其結果。不可以為有所得、有所說。在佛邊,是真;凡夫邊是不能取法相—這樣仍不離思惟,而仍著四相一樣。故一定由佛將意旨表白一番,始得肯定,免生起凡聖因果之揀別,等於起心取相。取捨一生,又落思惟舊路,仍未得悟證般若自性為可惜也。所以如來將以無得無說,為一再申言之,俾知不可取,本無得,是為如來說此經之本旨。故昭明以無得無說分名之。

「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來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耶?如來有所說法耶?」須菩提言:「如我解佛所說義,無有定法名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亦無有定法,如來可說……

  「須菩提啊﹗你的意思怎麽樣,我今問你,如來是已得無上正徧覺嗎?如來是有所說法嗎?」因為成佛說法、度眾生,是菩薩希望的結果。結果有沒有這樣的事義?縱然有,是不是與此經所說的前段意義相違?那就容易明白了。須菩提話︰「如我解知佛所說義趣,無有一種固定的法,叫做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的。亦無一種定法如來可說。」(猶言無法為如來可說也)考佛的意思,是說明已成佛的結果,容易為人誤會—如來有所得;復以所得所證為人說出來,教人們依照去做,同他一樣成佛。這是很平常的道理,亦是認為很真實不虛的道理也。但是佛話,一切無有可住可見,無非法,無取法,得個甚麽無上正徧覺,說甚麽「法」?實無此事,在如來心目中,不曾有此想像過。所以此經,在在都明指,於法應無所住。度生行施離四相,無可得無可取,一切應捨故也,是謂能斷般若波羅蜜之法則。故如來「所說,即非,是名」而已,那有一定之法名無上菩提,為佛得之?一定之法既得之,而又說之,必無之事也。須菩提是了解的。

……何以故?如來所說法,皆不可取、不可說、非法、非非法。所以者何?一切賢聖,皆以無為法而有差別。」

  說出其所以然之故,就是如來所說法已,千囑萬囑吩咐過了,不可取相。此之不可,乃告誡的命令詞。取,是人們聽過了,起心知作用,拿來思考,妄用思惟。不知佛意,放下思惟即是不可取,就應無住。自心不取,本來如此。不取不是起意去取,自然著了道兒,拿來思考之時,便成取法,取相之迹。故誡不可取者之完全含義如此。不可說,是指佛邊,對於法相上的不取,不取故無說。法本無法,故何有可說?是謂不可說也。總之,如來是已做到於法無取,知法本無,法不可說;自智所證,實無有證,因無法故。既能斷智慧極量發揮到圓滿,當然到達無得無證、無法無說之境界,只可以自悟自見。而自證本無之實際理地,原來如此,就是如此。如來所說法,即非所說法,是名所說法。非法,亦非「非法」。非法者,只有名說而已,不是有此事物之真實性存在。非「非法」,下邊非法同是非法,此非法等於是名說說之法,有樣東西叫做非法,如此認定,又是走回原來謬見,故隨說非「非法」,即應用第二句「即非」之意義,當下就非,不待過後思量始非,始知為非;要自性智當於言下領薦,即悟知不假思惟的,便是能斷智慧的妙用耳。所以者何?其所以然之故也—因為一切賢位,未入地者;聖位,已入地者—即菩薩及摩訶薩,皆以無為法之自悟自證,究能自知自見,抑未知未見,而有說為差別之賢、之聖的心境義理事行不同。其實一切本無,何有差別?等到實悟無上菩提便知是法平等,無有差別之高下。得不得,悟未悟,明未明,都是本無之事。須了此事、悟此義、明此理而行,始得符合此經本旨之結果如此。

  何謂賢?何謂聖?何謂無為法?何謂差別?今一一說來。在大乘功勳位中,分作五位︰由十信發心趣向起,十住位,十行法,十回向位,是為賢位;十地,乃謂之聖位。以漸修言,則經歷斷煩惱、所知二障之惑,悟證真空之自智,而分為「差」的不等,「別」的智證,故謂賢聖差別者。以此無為法者,對有為而言,有為即有造作性而有︰如五乘共明白的因緣生法,是有為法。無為、無有造作性,不是自然天然,實屬本無之實性證得之名稱,曰無為法而已。在法相惟識學的《百法論》,有六種無為,在《俱舍論》、《成實論》的小乘與大乘交界過度極致之理,有三無為。有為有生住滅之相;無為則無之。「擇滅無為」者,揀擇心的能擇已寂,趣於滅的境界。所滅故能滅,能所俱滅,是不假因緣造作,了無生住滅相可見者。及大乘六無為中之「真如無為」為諸法之本無實性,只有聖智自知自見,如是亦不假造作者也。其他各種名,列如下(伏惑為賢,斷惑為聖。)

  《壇經》謂:「法無四乘,人心自有等差。」此無為法,實相本無,云何差別?法無差別,差別在人。亦猶法無四乘,一樣解。然人何以差別?小大乘皆以此無為之證得與否,而呈差別之名份義相耳。所謂根性不同,見有淺深,悟有遲疾。故云而有差別也。《維摩經》︰「如菩薩者不盡有為,不住無為,是名盡無盡法門,汝等當學。」實際理地,又名無為,無為法亦即無住法、無相法、非相法、無起法、無作法、無念法,統而言之,就是能斷般若極量的究竟法。明乎此,即得解脫知見。此皆須菩提之見解,推廣而言,亦足見須菩提之解佛所說義之為如何矣。

作者: 圓行法師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