譯人略歷

  姚秦三藏法師,鳩摩羅什譯。十六國時,姚萇建朝號曰秦,故云姚秦;三藏法師,指能通曉經律,論法藏之師表稱號。鳩摩羅什秦言童壽,父親中天竺國人,母為秦時龜兹國之女(即今新疆屬地)。秦之姚興,迎入長安奉為國師,使沙門僧䂮、僧叡、僧肇等八百餘人,悉聽什旨,共襄譯事。吾國佛教由此而盛,亦由於譯述漸多之故耳。什師之母,後又生一子,即什師之弟,名弗沙提婆(譯即天星義)隨後其母亦出家,慕道苦行。什年已七歲,乃隨母出家。日誦千偈,凡三萬二千言,自通其義。隨母至罽賓(即迦濕彌羅國)禮盤頭達多為師,隨時隨地,折伏外道,國王供奉。年十二歲,復隨母還龜兹,遊沙勒,小乘教義無不通達。尋為王昇座説法。暇則博覽群經,四韋陀典,五明之學,乃至陰陽星算,無不畢業。為性率直不重小節,修行頗有疑者。然什師乃大乘菩薩行迹,一如佛世之文殊、彌勒,小乘人是看不順眼,幾乎時時要擯出僧數的。時有須耶利蘇摩,專弘大乘,什師亦遵而宗之。為務方廣,誦中、百、十二門論。龜兹王迎請歸國説經。年滿二十,受具,從卑摩羅義學《十誦律》。時母辭龜兹王,往天竺,時已證三果之境界。臨去謂什曰:「方廣深教,應大闡震旦,傳持准汝致力,惜自身不利,奈何!」什曰:「菩薩之道,利生忘軀,必使大教流傳,開發未悟者,雖身當鑪鑊,苦而無恨。」遂留龜兹。後於寺側故宮中,初得《放光般若經》讀之,益其慧悟,遂廣誦大乘經論,洞達秘奧。龜兹王為造金獅子座,以大秦錦褥舖之,令什昇坐説法。其師盤頭達多不遠而至。時什正欲尋之,擬告以大乘之理行。因與其師辯論大小乘教義,往復措辭,經一月餘,方感師信。反禮什為大乘師,云:「我是和尚小乘師,和尚是我大乘師。」什每至諸國講經,王公伏跪座下,令什師踐其身而登座,尊重有如此者。呂光初得什,未能信奉,亦機不在此故也。今秦主姚興,伐呂隆降之,得什還。暢其奉敬本志,亦中土佛事因緣成熟耳。此《金剛般若波羅蜜經》,乃在弘始三年,請住逍遙園譯出,僧叡筆受。弘始十五年四月十三日入滅,壽七十歲云。今略述譯人史傳,欲知其詳,有《高僧傳》等,不下數十種叙述,大同小異耳。又《出三藏記集傳》中卷十四。

  關於譯經,附帶介紹幾句,有從梵文直譯者,如金剛是也,有轉義連原意同譯者,能斷金剛是也。實即能斷即金剛,金剛就是梵語縛資囉,故什師一眾所採譯經意思,是融會全經之義,如何透過真理,表達於語言文字,令當時之人看得懂,知其義,明其理;由信而解,解而行,至於證;識得次第,辨別邪正。故其所譯,往往就漢文字句章節之間,位置前後有不與梵文盡合者,後賢遂重啟求經,通梵再譯至二三次者有之。如能斷實是決斷(讀去聲作用)的功能,在智慧邊説成為能斷,在業習上說名所斷;能是對所而言。但此功能之能是本具的功能,非相對而說之能,故又可稱為本能之能。能即是力量,從作用上表現而取義,定為義譯者如此。故讀經之後賢,往往不滿前人之譯。時代不同,文字演變,當然有不合時宜之處,但是經義是永遠不變的,是在譯者與講者之間,要先明白融會貫通,然後隨其方宜,就當便利,而隨宜説明便是。不必深責前人,心存不滿可也。羅什以前,亦因譯本不善,粗創濫譯者有之,讀來艱澀不通,行文呆滯,所以什師及姚興,要一變作風,鄭重恃事,裨益末世,良足多矣。

作者: 圓行法師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