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界通化分 第十九

  因知「無」之義,然後可以說為多、為大、為不可思議、不可稱量等形容句。今以此理,徧布盡法界際,無不周洽,是名法界通化分。何謂「法界」,指含攝一一事物,不論其為有體無體,有名無名,覺與未覺,此大體之本義,無以名之,名之曰法界耳。「法」即一切諸法,包括有法無法在;而有法中,包括有為無為在。有為中,包括色法心法在。如是一一法相,成一大體系之情狀,猶如虛空之能含萬物,能生萬物,乃如方所分齊之義,且名之曰界,故謂之法界云。「通」者,周徧義;「化」者如所應說依理而行得達實際義。在整個法界中,無論任何一法並無不通,不能化之處,故成通化—弘通教化是也。說到弘通教化之重點,在理是本無之實際,為智慧的一面;在事為不住相而行,為福德的一面。今以福德多,為解到理上,以融福德智慧於不二,同達本無之理,為通化之提要。盡法界所無不通不到,發生影響之處,惟有一理,理為本無是也。

「須菩提!於意云何?若有人滿三千大千世界七寶以用布施,是人以是因緣,得福多不?」「如是,世尊!此人以是因緣,得福甚多。」「須菩提!若福德有實,如來不說得福德多;以福德無故,如來說得福德多。」

  須菩提,今再徵問於汝,你意思如何呢?若果有人堆滿了三千大千世界的七寶財物,以用來布施,你估這個人,以布施因緣,所得到的福報多麽?須菩提答:如此說來,世尊啊!此人以是因緣,得福甚多。好吧,你說的是,須菩提,若果福德本身有其實際存在者,如來不說彼人以是因緣得福德多;以福德無有實,才說得福多。凡是無實,始脫離言說數句的限量,解脫一切約束範圍,始得名之為多或大的形容語氣耳。若有實,則實在如許,已足所知量,多甚麽?大甚麽啊?不過如實而知、而說,便是矣,更不能再為形容,若加意形容,則為誑語矣。其意義如此,知道實無,乃得解脫知見,任講甚麽都好,只是自守本分,稱理而說吧。這個道理,任何事物,皆通於所化之言教。大至法界,小至塵粒,皆屬此理,可通而化之義說也。就是不可執有實,其限量、其法、其義。要知實際本無,則離一切範圍。自性智慧覺照之下,自他皆活活潑潑。任運大、小、多、一的自在,言說相,亦無實性可知。故「所說,即非」便是此意,而「是名」乃就成為作用上的言句義趣之工具耳。

作者: 圓行法師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