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心行善分 第二十三

 就是吾人本無之真心,本來清淨。明白本心本淨,而不是就此休止便算了事,仍要不住不休,無窮無盡地行一切善行,而不取不著,念念自見所起所行了不可得,便是淨心行善之謂也。如來進一步補充前二十二分之語氣,而再對須菩提說明者,便是如此之根本末後句義耳。既純淨之本心顯現之後,便當起行趣證無上正徧覺之極果。

「復次,須菩提!是法平等,無有高下,是名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以無我、無人、無眾生、無壽者,修一切善法,即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須菩提,所言善法者,如來說即非善法,是名善法。」

還有呢,須菩提﹗這個名義叫做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的,為佛證得而實無少法可得的法,最為平等,普遍。不獨在佛界一一所證齊平,即十界亦無不含具,只在每一眾生本分上,實際能否做到無所得的境地,而名曰四果、菩薩、佛,都沒有甚麽分別高下的。在這個道理的法義上,同屬本無。故無上正「徧」,「徧」及一切法,包括人與物、心與色之類,最後發見惟是自性之覺耳。若非覺,則一切法無從建立,乃名悟也。未悟知覺時,則甚麽目的趣向進修,有功有用,都非實際理地的無上正徧覺法。明乎此理,則明此法平等無有高下之判,是名義叫做無上正徧覺之謂如此。用無我,不言相與見,即自分上悟知當處即寂滅,當體乃本無,當體即空,當處即離,當處即解脫之謂也。無我則無人,猶之言:第一次起意即我位;再推廣思惟之範圍,則第

二念以後,計度皆人位;由是思及愈來愈多,則為眾生位;如是相續不休不斷,為壽者位。此四位皆是一心起作用思惟而有,若無思惟則實際已無此四者,能所俱無故。即謂之離一切相,即一切覺。不住於相而行修一切善法,不外於一切時,一切處,常行饒益,方便說法,令聞者見者咸悟本心,達到菩提果地,歸無所得,是名修一切善法,就如此得無上正徧覺的。在自分上,心中目中,全沒有些少之法可得,蓋本具清淨,如此非從他得,亦非別有,如數家珍,非新買入者一樣道理。今又說回來,須菩提啊!所言善法者,即是不可說,無有得之無上正徧覺。是法也,乃善法之至極,在如來邊說,所說如此道理,即非此法之實,是名善法而已。

  「本無此事,因緣故說」「一切但有名言,而無實性」之二句,便是「所說,即非,是名」三句義的轉語也。

作者: 圓行法師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