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斷無滅分 第二十七

法本法無法,相續不曾生,亦無有斷相,無生則無滅。生滅斷常說,是則成外道。法固不可執,亦復心不住,更不說斷滅,了了知無生。見佛法如是,從而發心者,乃至證菩提,一切皆如是。是義佛所說,教諸大菩薩,及最上乘根。同見復同行,同證已同說。廣宣如是義,即成般若智,無上正徧覺,究竟波羅蜜。

於此分中,如來叫須菩提及一切人,不要以自己之心念,測度如來境界,很容易估計錯誤,入於謗佛誹法,弄錯了法義所指之真理,罪過不淺啊!所以云︰無斷無滅分。

「須菩提!汝若作是念:如來『不』以具足相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須菩提!莫作是念:如來不以具足相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此「不」字丁氏註謂為衍文)……

這一段道理,是跟住上邊不可以三十二相觀如來之義,反覆說明,認定︰不可以三十二相觀如來又是不對,非如來之本旨也。每每叮囑不可執著於法相,一經認定某種說話之法義為實,則又著法相不別也。故謂︰須菩提﹗汝及其他之人,若果心中存有這樣的觀念,謂:如來既不可以三十二相觀,是法性身為如來身,如來不以具足相故,得無上正徧覺;乃是本具之法性,完全開發而現證,不是經過修得的。這又會錯了!汝莫作是念︰如來不以具足相故,得無上正徧覺。這是要不得的,明白麽?凡有這樣想的,即為謗佛,不能解如來所說義也。又有假若這個念頭不作,又作其他的念頭,說到極量,最高的推論,錯誤,好容易誤會,以為佛說一切本無,等於知道所說諸法斷滅之意,則又如何?也是大大不可。

……須菩提!汝若作是念,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者,說諸法斷滅。莫作是念!何以故?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者,於法不說斷滅相。」

現見一切諸法經歸磨滅,不復再現其原來之現相,便謂諸法斷滅,不復繼續轉變,而不知其非斷滅,改變了現相不容易發見認知耳。非斷滅歸於無有之謂,亦非暫有,更非暫無。譬如虛空,安可說為暫有暫無乎。諸法性自性,亦復如是,如來心體性亦如是,故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者,不作如是說、不作如是念、不作如是觀。謂諸法斷滅是另一種之誤解,迷執不智。又上邊以為如來因具足三十二相故,得成無上正徧覺之觀念,須要除淨。佛就對除此念之垢病,而為說如來不以具足相,得菩提故。丁氏箋註謂「不」字,應除之。而下一句不字仍用。實義除與不除,及互換都不成問題,要人之妙會便明佛意,兩者以具足相,及不以具足相,皆屬對除之法,究竟二法盡除,更無去處,方顯如來所在,無在無不在者是也。今說諸法斷滅尚不可,况發無上道心者,說諸法斷滅,必無之理也。因發心者,知諸法畢竟如虛空,無斷亦無滅,一切不可執,義如是、理如是、事如是、行如是,一一皆如是,是真發無上正徧覺心者。自亦如是,無心無性,無法,無法發,無發心者。不是斷,不是滅,亦不說斷滅相。自智決了,一切本無,而不捨一法,以不住相而行也︰乃名發心者,成正覺者,說法者。

 「所說,即非,是名」始終之義,不離當處,故誡須菩提等,莫作是念。「若」字是假定的,亦只是所說而已,最後表白加一句「何以故?」足見如來本意是,如此直指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者,於法不說斷滅相,是諸法性、自性,如影像無異,有何可說耶?既無法可說,還說法斷滅,豈不多餘耶?

作者: 圓行法師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