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體同觀分 第十八

  上邊初首法會因由,如來一舉一止,行為不異平常之人,實在常人亦不異如來。可以反過來說,應該一體同觀。一體者,謂生佛一體,平等無二。同觀者,在自性智慧能斷決了之極量原則之下,同屬一樣,等而觀之,不二不異。在覺性的本身,本無的實際,佛事門中施設的方便,莫不一體同觀。有所施設言教,不外令眾生皆證「如來所得之無上正徧覺」,歸無所得為極則。而妙在同達到能運用能斷智慧極量,為遵行之路徑,是名大乘最上乘之作用也。在證者、悟者,知一即具多,總即含別;在未證未悟者,只知一就是一,不識總別一多之互融,發生了高下不等之我見法見,更而起貪著其事。佛悲愍之,乃說此段之經文,以啟迪後之菩薩。乃對須菩提當機而徵問,為出發點明之,明白眼雖名分五個名稱,實本是一心作。所以句句問佛有此否?覺有此眼否?一樣意義。凡夫同此一心而不明,本具如來知見(本具五眼)。佛為提出令人人明之,最後發明本乎一心,而一心亦不可得,乃知一切心。知一切心即知一切法,知一切法即是一切覺,何等顯明。奈後人愈解愈晦,惜哉。

「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來有肉眼不?」

「如是,世尊!如來有肉眼。」

「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來有天眼不?」

「如是,世尊,如來有天眼。」

「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來有慧眼不?」

「如是,世尊,如來有慧眼。」

「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來有法眼不?」

「如是,世尊!如來有法眼。」

「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來有佛眼不?」

「如是,世尊!如來有佛眼。」

  從體起用,體只有一,用則各異。如來現在徵問須菩提明白此經否?謂︰須菩提,你意思如何?如來有沒有肉眼呢?肉眼是身體上器官之一,成能見根緣,所見有限,限於適量之質礙物體,則能顯現其見知作用,否則大或細過眼的適量範圍,就看不見,見亦不清楚了,肉眼之見為如此作用。遠近距離,亦成為此見之緣,故肉眼只可說為眼根耳。如是世尊,照這般作用的道理,如來是應該有的。於是如來繼續徵問如下之四種,超過肉眼之心體作用的有無為問,須菩提答覆是一樣有的。今說何謂天眼?天眼是指超過欲界的四大色身所具之器官功能而名之。謂色界天人四大淨色根所起之能見作用器官,不論遠近大細內外前後,世過現未,微妙至於心念之遷流,受生之陰影,種子因果報應,在三千大千世界之範圍內,悉得見之。仍屬有限量的,仍靠起心作意去見,始能見齊者,謂之天眼。何謂慧眼?則不用起心作意,但純用智慧照了,故連一切義相,悉能了別,無見無不見是也。何謂法眼?法眼者,見所見性空,了了自見,一切本無。不消失能見作用,為慧眼之進一步。不離覺性現前,由覺性本體出發之能見作用,亦同時了了自知自見之謂也。何謂佛眼?佛眼者,覺性之總目,知一切法,離一切相,一切覺故。十方法界事事物物,事義理行,聖凡因果,都不出此覺心所含攝,即自覺性智慧本能,當體能斷決了之作用,已達極量之發揮,作用全體即用,全用即體。能見所見不離本無,仍能無限制的運用自在,即是如來知見,又名解脫知見是也。為佛體的血肉色身所具備之四種眼之功能,獨稱於佛體上者。《華嚴經》謂:肉眼見一切色;天眼見一切眾生心;慧眼見一切眾生諸根境界;法眼見一切法相、實相;佛眼見如來十力。丁氏箋註謂:佛欲闡眾生之心有若干種,故先設問如來有具五眼不,亦猶日月星,俱不同其光度照物之意耳。言肉眼者照見胎卵濕化色身起滅因緣;天眼照見諸天宮殿,雲雨明暗,五星二曜,旋伏因緣;慧眼照見眾生,慧性深淺,上品下生,輪迴託蔭因緣;法眼照見法身充遍三界,無形無相,盡虛空,遍法界因緣;佛眼照見佛身世界無比,放光普照,破諸黑暗,無障無礙,圓滿十方,尋光見體,知有涅槃國土也。此之五眼,如來齊有。其中若有上根利智之人,能識此五種因緣,即名大乘行者。按:肉眼、天眼俱為報得,而淨天眼亦有依禪定力修得的。惟慧眼、法眼、佛眼不假修得,亦非報得,乃本具有。因悟自性而開發其作用,有淺深究竟之不同作用耳。須菩提明白,故答佛如來五眼咸有,無欠無餘,以此為理之依據,引起如來向下說去。

「須菩提!於意云何?如恆河中所有沙,佛說是沙不?」

「如是,世尊!如來說是沙。」

「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一恆河中所有沙,有如是沙等恆河,是諸恆河所有沙數,佛世界如是,寧為多不?」

「甚多,世尊!」

  因如來已具有五眼之能見作用,故所見多少、遠近、內外、有無,一切皆無有限量可知。則多至不可勝數,複雜至不可想像,廣及至無邊畔,如來一一皆見得到說得到。及其實理,亦能道得出。今問須菩提︰你意見怎樣?如恆河中所有沙之多至不可勝數,佛說是沙不?須菩提答︰如是啊!世尊,如來說是沙,多多一樣說。今又再問你︰如一恆河中所有沙,有如此沙變成每條恆河,是每一條恆河集合起來所有之沙數,已不知幾多倍;此沙變為佛世界之數字,照這樣數字比擬佛世界,能不算多嗎?須菩提說:甚多啊!世尊。佛的意思不算得甚麽一回事,還有呢。

佛告須菩提:「爾所國土中,所有眾生,若干種心,如來悉知……

  佛就對須菩提說︰照這許多佛世界中,所有的眾生,又不知加了若干倍數字,更有所有眾生之若干種之心念,又不知複雜到多至若何情狀,但是不要胡亂想度吧,如來悉皆知道的。因為心細心通,心妙心不動,心清淨,心如故見大多數亦不紊亂,且週知詳悉,無有遺漏。此亦具五眼之功能耳,其如此能悉知之理由也。

……何以故?如來說:諸心皆為非心,是名為心。所以者何?須菩提!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

  我如是悉知的理由,現在對你揭示吧,何以如此?就因為如來說諸心,不論其何種,完全一樣睇法,皆為非心非彼心的實在體性,是名為心而已。怎樣說,怎樣皆可說,為悉知。况其體性實無,心自無心,千千萬萬不出本無之心,縱多亦何「難知之有」哉﹗所以然之理,就是推溯過去,過去之心不可得,同於本無;若說現在,現在之心,念念遷流不住,亦同本無;及至未來,未來未至,更同本無之義。一般三際心相,覓心了不可得,是謂無心,無心故則無一切法一樣。這個道理,便是能斷智慧極量致果的發見,而後說得出來,然亦不離三句「所說,即非,是名」之公式也。

作者: 圓行法師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